发扬红色传统 传承红色基因——曹立明
2021/04/07 20:23:26
 
——采访黑龙江收藏家:曹立明         



         
在我国最北边的绥芬河,离俄罗斯边境只有三公里的地方有一户曹姓农民,有很多正能量的故事,我们中华曹国文化传媒网 (www.caojp.com) 一直都在关注他,今天主编电话采访了他——黑龙江农民和平纪念馆民间收藏家曹立明。
       
曹立明   
绥芬河市民曹立明,祖籍地江苏宿县人,100年前曹姓随祖辈来到黑龙江省最北边的这块地方。曹立明虽然以种地为生,却志向远大,他历时30年,集结满腔热血,搜集侵华日军遗物3000余件,自费30万元建起了绥芬河市和平纪念馆。此举是心愿的明志,是国格力量的彰显,带来的社会价值不可小视。
       
  农民曹立明30多年年只做一件事:搜集侵华日军遗物,让人铭记历史。
国仇家恨奠定初衷
 
    据史料记载,1933年至1945年间,穆棱县境内抗日联军与日本侵略者发生了200多次战斗,在穆棱人民心中留下了不可磨灭的烙印,那些烙印扎进了人们的生活,历史的回声时时显影,震撼人心。
 
曹立明出生于穆棱县兴源镇西崴子村,1935年,曹立明的舅爷被日本人拉到东宁要塞做劳工,一去不还。1945年春季,日军穷途末路,仍想负隅顽抗,曹立明的姥爷和舅舅被抓去修筑穆棱一带的防御工事受尽磨难,后被苏联红军解救,才回到家中。日本人罄竹难书的罪恶,仅靠书本的记录是不够的,曹立明听着姥爷和周围人讲这些故事的时候,就有了一些与常人不一样的想法。上世纪70年代,曹立明妻子的四哥17岁时,不慎触碰到一枚日军遗弃炮弹,被当场炸死,这更激发了曹立明对日本侵略者的切齿仇恨。国仇家恨,使曹立明坚定了搜集侵华日军罪证的决心。从1986年开始,家庭经济状况稍微好转,曹立明就开始了今生不能停止的搜集侵华日军遗物的旅途。在这样的旅途中,他不断成长,不断聚拢的周围人爱国情怀的鼓舞,使他克服一切生活艰辛,走向捍卫民族大义的精神至高点。
       
曹立明隔三岔五“钻山沟”,不仅花光了积蓄,还卖掉了拖拉机。他的“疯狂举动”让妻子忍无可忍,两年后离他而去。
让曹立明感到庆幸和感激的是,他遇到了现在的妻子鲁德玲。1992年,二人经人介绍相识。鲁德玲知道曹立明的这个“爱好”,也知道他前段婚姻破裂的缘由,但她对曹立明的行为不仅理解,而且支持。
       
(摘自黑龙江网)
破晓的晨曦,惊醒了绥芬河天长山的一夜宁静。
 
  绥芬河市和平纪念馆,如一颗智慧明珠,绽放着和平之光。
 
  这座纪念馆的创立者是一位普通农民,也是一条为信仰坚守的热血汉子。为了让国人、让后代铭记历史,32年来,他一直在默默做着一件在许多人看来不可思议的事。
 
  2017年5月9日,俄罗斯符拉迪沃斯托克。
 
  64岁的曹立明平生头一次走出国门,应邀出席俄罗斯远东地区庆祝卫国战争胜利72周年的阅兵式。如此庄严隆重的盛典,一个中国农民能受邀观礼,可谓荣耀之至。
 
  而这份殊荣,无疑是对曹立明32年矢志坚守的一次褒奖。
 
   国恨家仇激活红色基因
 
   绥芬河市,天长山下。
 
   一栋200多平方米、“凹”字形的砖瓦房前,摆放着10个醒目的红色大字展板:“人民有信仰,民族有希望。”这便是曹立明的和平纪念馆。
 
   钢盔、刺刀、防毒面具……纪念馆正厅摆满了数百件日军侵华物证,这仅是曹立明耗时32年自费收集的3000余件物证中的一部分。
 
   这些年,在这上面究竟花了多少钱,曹立明自己都说不清楚。他只知道,早在20世纪80年代,他这个在穆棱市鲜有的种菜“万元户”,为了这份事业,既没攒下钱,也没买下房,至今仍和妻子挤在纪念馆的一间简陋偏房里。
 
  

下一页
返回列表
返回首页
©2024 曹氏家谱文化网 曹氏传统文化 中国曹氏最强大资料库 曹氏文化视频中心www.caojp.com 电脑版
Powered by iw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