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参,曾任沛县狱吏,秦二世元年(前209),随刘邦起兵反秦,官为中涓。后在推翻秦王朝、楚汉战争以及汉初平定异姓王侯的战役中屡建战功。刘邦即皇帝位后,曹参迁为齐相国;次年赐爵列侯,号平阳侯。惠帝即位后,为齐丞相。惠帝二年(前193),萧何病故,曹参继为相国。
曹参任丞相三年,极力主张清静无为不扰民,遵照萧何制定好的法规治理国家,委任属官,总是选择郡国官吏中那些不善辞令的忠厚长者,使西汉政治稳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日渐提高,汉初的安定局面得到了巩固和发展,史称“萧规曹随”,是一段历史佳话。
迁徙
多支徐州曹氏
为明清代迁入
秦汉时期,是曹姓发展的重要时期,山东、安徽、河南、江苏北部成为曹姓主要聚居点,后来成为曹姓发展史中四大郡望(谯郡、彭城郡、高平郡、巨野郡)。秦末沛县人曹参西汉时被封为平阳侯,其子迁居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北)。
曹姓的堂号“平阳堂”因曹参被封为平阳侯而得名。徐州沛县某些支系曹氏即为平阳堂。曹姓另一堂号“清靖堂”,又称“无为堂”也来缘于曹参。西汉曹参在萧何死了以后,继萧何为宰相。他载以清靖,民以宁一,无为而治。徐州市内有支曹姓为济阳堂,取意曹参祖籍安徽青阳县陵阳镇济阳村。
沛县曹姓村庄多在明后期清初迁入,而且多有明确纪年。如张庄镇的曹庄是1610年建村,鹿湾曹庄是明末,曹宅子1728年建村,朱寨曹坑1700年建村。这说明由于战乱或水灾他们外逃,稳定后再回原籍。王店乡有个名为曹老家的村子,就是回到老家的纪念。曹文村在沛县西北约20公里处。据说,曹文原来是人名,明后期在此地开客栈,为人厚道,生意很好,于是曹文家的名字传开了,成为村名,后简称曹文。
邳州八义集有一支曹姓,根家谱记载,乾隆54年(1789年),族人曹殿举考中武举,家境渐富,买下丁家集、单家集两处集市,并以“忠、孝、节、悌、礼、义、廉、耻”八义管理集市遐迩闻名,遂称八义集。八义集曹姓人丁繁衍,外迁分居,形成曹氏村庄。土山镇曹氏也是邳州曹姓聚居地,逐渐发展迁居,形成一些曹姓村庄。
徐州有一支曹氏,原籍安徽青阳县陵阳镇,那里有曹氏祠堂。清光绪年间,太平军经过青阳县,曹氏祖辈人参加太平军,转战南北,失败后,流落在沛县范楼村谋生。曹氏为中医世家,精于儿科花诊(天花麻疹)的预防与治疗,遂在范楼开一药铺行医。生子曹为亮、曹为奇二人。光绪14年(1888年),曹为亮迁来徐州北关,承祖业遂在北关挂牌行医花诊。曹为亮医术精湛,常常扶贫济困,少收或免收诊费,百姓数次赠送匾额,在徐州闻名遐迩。其弟曹为奇,光绪16年(1890年)随父迁居徐州,在西关博爱街附近的豆腐巷购置一处房产,前院几间作为私塾和诊所。他的私塾,后改为学堂,在徐州教育界颇有名气,学堂一直延续到抗战前。
还有一支曹姓曹宏斋,迁徙徐州更早,在清道光年间即迁居徐州北郊茅村,亦精于儿科花诊治疗,便行医乡村,后迁徐州统一街经营烟店和酱园。徐州东关一支曹姓曹良辰,清末来徐,经营大观园浴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