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谱中隐藏的故事」曹时尚三易其父,乌龙爹徒增笑柄

曹时尚三易其父,乌龙爹徒增笑柄
曹时尚三易其父,乌龙爹徒增笑“篡宗、冒嫡、弃祖的曹氏大公堂”
在曹氏大公堂“篡宗、冒嫡、弃祖”的道路上,曾出现过乱认乌龙爹的闹剧。其中为曹时尚三易其父一事,最为曹氏宗亲们津津乐道。个中原因,众说纷纭,本真说、转舵说、误植说、统筹说、阴谋说,高人妙棋说、不可知论纷至沓来,一时间舆论大哗。在各大曹氏群中,沸沸扬扬。两年时间过去了,未见大公堂的诸公出面澄清。可见,大公堂的老老少少羞于谈论此事。
除了嫁接到元用公支系、冒为嫡裔的“篡宗、冒嫡”的标签外,“弃祖”成了大公堂的传统名声与口碑。另一则最近曝出的大公堂四曹将二世叔祖曹恭无情抛弃的丑闻,更让大公堂坐到了道德法庭的审判席上。
曹时尚原本与大公堂不沾边,曹时尚是自曹叔振铎开始的通谱世系上的一个人物节点,为60世。该通谱世系人物在全国有多达四五十个版本,在鲁西南、鲁南地区也有数个版本流传。曹时尚出现在大公堂谱上,最早是在民国初年。大公堂为了将本支与曹叔振铎的通谱世系相关联。在民国辛亥年(1911)攀附敬祖堂六世伯祖元用公时,将曹时尚作为嫁接点,植入通谱世系中,犹如丝瓜藤上嫁接葫芦,突兀搞笑。
下面是三个版本家谱中曹时尚父亲的比较。
1)定陶、鱼台、成武1951年三县合修谱上曹时尚为毅公之子。毅公有子二,秀岐为长,时尚为次,见图一。该谱页中有两个并列的世系。分别为26世长门鲁公、二门曾公。
2) 定陶丰泽堂1962年谱上,曹时尚为霖公之子。时珍为长、时尚为次,与1951年三县合修谱不同,见图二。丰泽堂1962年谱的原版,未见各大微信群中发表面世。所以一直不能睹其真容,只能够以丰泽堂2008年谱页代替。
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上曹时尚父亲为毅公,与1962年定陶丰泽堂谱不同
图一 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上曹时尚父亲为毅公,与1962年定陶丰泽堂谱不同
丰泽堂2008年谱上曹时尚父亲为霖公
图二 丰泽堂2008年谱上曹时尚父亲为霖公
3) 大公堂民国六年谱(1917)上,曹时尚为霖公之子,时珍为长、时尚为次。见图三。
大公堂民国六年谱(1917)上,曹时尚为霖公之子
图三 大公堂民国六年谱(1917)上,曹时尚为霖公之子
对于曹时尚的三次易父事件,宗亲们有多种解读。主要观点逐一罗列如下,以飧各位看官。
一 铁证说
持该说者认为,三种家谱上记载曹时尚有不同的父亲是大公堂为其换爹的铁证。白纸黑字,大公堂不能否认,再怎么狡辩都是无用。
1)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1951年三县合修谱上,时尚的父亲由霖公换为毅公,占了毅公次子清风的位置。
2)理由主要是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上把敬祖堂三世祖名字搞错了,合修谱上记载为“永德”,而正确的三世祖名讳为“荣德”。在清宣统三年(1911)、文化大革命期间1974年秋、改革开放初期1981年10月三次出土的“元用公墓志铭”上,明确记载为“曾大父荣德”,元用公墓志铭前两次出土后又埋回。大公堂自1985年家谱开始记载为“荣德”,敬祖堂历次所修家谱三世祖名讳一直为“荣德”。
3)但是大公堂早期造假谱,包括民国辛亥谱(1911)、民国六年谱(1917)、民国十一年谱(1922),却实实在在的记载着三世祖“永德”。由此确定,大公堂三个民国谱与三县合修谱(1951)的错误是—脉相承的。在大公堂的要求下,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才为曹时尚换了父亲。将“时尚字光先”改成了“时尚字清风”。时尚从二支霖公之子变成了长支毅公之子。
4)此举暴露了大公堂的心虚与处心积虑,否则为啥为时尚两次认爹!历经五十年, 在“霖公、 毅公、霖公”中这个循环中走了一圈
二 本真说
大公堂不承认是自己换的,说是鱼台方面给换的,大公堂不知情,是此种说法的重点。
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族谱,谱局设在鱼台曹岗村,玉璞公主修。按谱,玉璞公属于鱼台仙公支系。毅公、仙公为亲兄弟。 时尚(字清风)为仙公之侄。“时尚,字清风,先赴鱼(台)访仙,公子伟家存身,后避水患,迁汶上县两保寺,尊为汶曹氏始祖“。该段文字详细叙述了曹时尚赴鱼台投奔叔叔(仙公),并且在曹伟家居住的遭遇,后避水患,迁居汶上两保寺。
上面的这段话,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曹时尚投奔叔叔,并“存身”堂兄弟家。后一部分避水患,迁到汶上。
“本真说”认为曹时尚本人事迹与鱼台相关,是他本人的个人经历。鱼台曹岗比1951年三县合修谱更早的谱上,—直记载曹时尚赴鱼台投奔叔叔。
“避水患,迁到汶上”,则是当年大公堂为与鱼台、成武、定陶联谱,要求修谱人添加上的内容。因为既然把曹时尚作为嫁接点,必须建立与大公堂所主张的地点的联系。两宋之交至金中期,汶上西南部一片汪洋,正是八百里水泊、张泽泊水势浩大的时候。迁到汶上,有精卫投海之嫌。
三 转舵说
该说指大公堂见风使舵,1911年为曹时尚认二门霖公做父,1951年修谱,长门玉璞公主修,主动向长门靠拢,又为曹时尚认长门毅公作父,有便宜就沾,有好处就上,谁在台面上势力大就投靠谁。拿人物的世系传承为儿戏,这种风气—直蔓延到今天,任意为世系节点上的古人加子加孙。导致—些现代谱,明明年份并不长,却不敢拿出示人。
1962年定陶修谱时,回乡休养的老红军主修,思想更加不拘泥于古例,定陶方面修谱人员与大公堂合计,又把曹时尚由长门移回二门,重新挂在霖门下面,为曹时尚易父如同船掉头一般简单。同时把其他多处人物关系进行了调整与挪移。
大公堂为曹时尚易父这么不管不顾,任性随意,正说明他们攀附元用公,嫁接敬祖堂世系的实用主义至上的价值观。
四 误植说
秉持该说者认为,大公堂在民国辛亥年(1911)修谱、1962年定陶修谱时,把曹时尚挂在霖公下面。说明霖公、时尚的关系是稳定的,出现在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上乌龙爹的风波,属于误植、究其原因可能是技术性失误,比如抄写时不走心,落笔时写错了。
另一种可能在前期资料收集阶段,大公堂四曹的人去了鱼台,或者鱼台的人去了大公堂四曹,洽谈人、接洽人之间描述世系时出现了问题。
再一种可能大公堂四曹本支的人并没有去鱼台,分支的人去了鱼台,分支的人不明就里,记忆不清,当时不能打电话,或者通过微信、短信方式向四曹本支的人核实,分不清毅公与霖公的关系,分支的人稀里糊涂认了毅公为曹时尚的父亲。
这种为曹时尚易父的失误虽然低级,但是有时候在所难免,百密一疏,不足为训。
夫传言不可以不察,数传而白为黑,黑为白。故狗似玃,玃似母猴,母猴似人,人之与狗则远矣。此愚者之所以大过也。(《吕氏春秋•慎行论•察传》)
现在电视节目中有时候做多人之间听音复述测试,最终的结果与期望值之间差别为天上地下。往往初为人、再传为猴,最后为豕犬。
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上为人工誊写,在当年另外一个人工誊写版本上,曹时尚的父亲也是长门的毅公,不是二门的霖公,“误植说”、技术性失误说,看起来站不住脚。
这种说法认为,后来者会汲取前车之鉴,在1962年之后,应该就不会出现类似的错误了。但是在本文后面内容中,描述的大公堂、定陶丰泽堂将四曹二世叔祖曹恭改为曹英西的事件说明类似的场景还在上演。
五 统筹说
该说认为1951年时,刚刚解放不久,整个社会环境处于净化期,人心古道,不像现在人,利益当头。
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族谱,耆老、族贤们聚于鱼台曹岗,济济一堂,以各家民国谱、清朝谱作参考,相互佐证,纠正偏差。修谱过程严肃认真,并且设置校核、复核环节,公评公议。最后发布的族谱不是潦草敷衍之作。而是凝聚着责任与敦宗睦族初心的上乘佳作。
尤其定陶的清朝道光谱、民国谱,可作为验证各分支族谱是否有偏差的参照。
1951年三县合修谱将毅公作为时尚的父亲,是经当事人确认,谱局中耆老、族贤们把关、又下发信息反复核实之后的结果。
六 阴谋说
此说观点不一一列举,大公堂为曹时尚囫囵易父认爹,是否有内幕,有黑箱操作,请各位看官自行脑补。但本文认为,大公堂在整个事件中,不是逼上梁山的林冲。
宗亲发言摘录:两种可能,一、当时修谱确实有误,继修时纠正;二、继修时霖房出现各种曲折人丁变少,把毅房移一子到霖房,或许是时尚裔孙有名,继修人是霖房的。
七 高人妙棋说
本说法认为,大公堂为曹时尚三易其父,每一次都有高人、方家指点,绝不是临时起意。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将二门毅公作为曹时尚的父亲,1962年定陶修谱时,把曹时尚挂在霖公下面,是高人下指导棋,方家画龙点睛的结果,到底高人、方家是谁,在1962年定陶谱上可以找到端倪。
八 不可知论
持不可知论者认为,大公堂为曹时尚三易其父,其中故事太多,水太深,涉及的时间跨度长,家谱多,古人多,今人更多。枝枝节节,错综复杂,根本理不清,一些关键证据,即使存在,也不会拿出示人。今人做出何种判断,都是事后诸葛亮。
因此要看比大公堂民国辛亥年谱(1911)、1951年定陶、鱼台、成武三县合修谱、定陶1962年谱更早的谱上怎么记载的,要看其他鲁西南曹氏家谱清朝老谱上如何记载的。问题虽然出在民国以后,但是不能眼光局限在民国之后的谱上。要把眼光放在民国之前。不能纠结于目前的涉事的各方,放大查找范围,从周边其他曹氏家族文献中寻找线索。
鱼台永丞堂、定陶丰泽堂、成武三师堂的清朝谱都没有现身,大公堂清朝谱只有道光谱(非通谱)可查,孔夫子旧书网上曾经出现过《东明曹氏家谱》信息,该谱为通谱,手工誊写,出售方将该谱年代标为清朝。 从刊出的东野隆祁谱序来看,该谱与定陶丰泽堂的族谱世系有共通之处。可是该谱流转到何处,暂时无法知道。
各位宗亲们,上述对大公堂为曹时尚三易其父乌龙案的分析,你认为哪种说法比较合理呢?欢迎留言评论。
下面是当年为曹时尚“移二门(毅公)”的谱页(图四),谱页中勾画、涂抹、备注清晰可变。如何将曹时尚“移二门(毅公)”,以沙盘推演的方式展现,观者洞察之下,如身临其境。
为曹时尚“移二门”的沙盘谱页
图四 当年为曹时尚“移二门”的沙盘谱页
曹氏大公堂“篡宗、冒嫡、弃祖”,人人喊打
图五 曹氏大公堂“篡宗、冒嫡、弃祖”,人人喊打
大公堂四曹二世叔祖曹恭被弃事件
在大公堂道光老谱上,一世祖为无名氏,二世共有三人,分别是曹宗、曹承、曹恭。其中曹宗、曹承居大公堂四曹。四曹二世叔祖曹恭迁居野猪淖,下面是大公堂道光二十一年谱(1831)(图五)、民国六年谱(1917,图六)上关于曹恭迁居野猪淖的记载。“恭娶张氏,子五,迁居野猪淖地方,居城西百余里”。
在丰泽堂2008年谱上,却变成了曹英西迁野猪淖。曹英西与曹恭在六代前共祖(图七)。
曹恭做了野猪淖五百多年的分迁祖,却被大公堂一朝抛弃,子子孙孙全归曹英西,曹恭招谁惹谁了,真为曹恭惋惜!
在此劝诫大公堂诸公:
莫做寡恩薄义的浪荡子,对祖宗始乱终弃,
莫做弃祖成瘾的现代人,招宗亲千夫所指。
大公堂二十一年谱(1831)上曹恭迁居野猪淖的记载
图五 大公堂二十一年谱(1831)上曹恭迁居野猪淖的记载
大公堂民国六年谱(1917)上曹恭迁居野猪淖的记载
图五 大公堂民国六年谱(1917)上曹恭迁居野猪淖的记载
丰泽堂2008年谱上变成了曹英西迁野猪
图七 丰泽堂2008年谱上变成了曹英西迁野猪淖